職業衛生檢測是對作業場所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進行檢測,以確定是否超過國家規定的相關值,從而評估工作場所是否有導致工作人員患上職業病的可能。貴陽衛生檢測
職業衛生檢測的有害因素有哪些?
(1) 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
化學因素:生產性物質,如鉛、苯系物、氯,汞等;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石棉塵、煤塵,有機粉塵等。
物理因素:主要為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等;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噪聲及振動;非電離輻射如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激光,射頻輻射等;電離輻射如X射線等。
生物因素。
(2) 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勞動作息制度不合理等;精神緊張;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不能合理地安排與勞動者身體狀況相適應的作業;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視力緊張;
長時間處于不良體位或姿勢,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勞動。
(3) 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環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熱季節高溫輻射,寒冷季度因窗門緊閉而造成通風不良等;廠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由不合理生產過程所致環境污染。
由于職業衛生檢測是一個比較專業的行業,對于一般企業主來說是完全不了解的,而這里面又有著非常復雜的制度。例如,檢測機構的資質,有分為甲、乙、丙三級,各級別機構的業務范圍是有不同的。丙級的只能在所在地級市范圍內,而乙級的則可在所在省份內開展業務。貴陽衛生檢測
職業衛生檢測收費標準是多少?
由于定期檢測要進行全面的檢測評價,每個做檢測的工廠布點采樣檢測的數量不一樣,價格也略有不同。職業衛生檢測收費標準,要根據每個工廠的具體情況綜合評估報價,包括生產工藝、規模、工作條件等等,都會影響到價格。
勞動過程中采取哪些職業衛生防治措施?
1、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用人單位應當實施由專人負責的職業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并確保監測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定期對工作場所進行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評價,檢測、評價結果存入用人單位職業衛生檔案,定期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并向勞動者公布。從事使用高毒物品作業的用人單位應當至少每一個月對高毒作業場所進行一次職業中毒危害因素檢測;至少每半年進行一次職業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評價。
2、認真做好前期預防工作。工作場所必須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新建、擴建和技術改造建設項目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必須進行職業危害評價,并向有關部門提交預評價報告,提出職業危害的預防與治理措施。建設項目的職業衛生防護設施應當納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經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正式運行、使用。
3、組織制度管理落實:用人單位必須建立職業危害檔案和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制定職業衛生操作規程、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對從事接觸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必須建立健康監護制度,記錄其職業病接觸史和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同時,職工上崗前必須進行職業性健康檢查,調離接觸職業危害作業崗位也要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
4、對存在職業危害的設備和因素作警示說明:(1)向用人單位提供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設備的,應當提供中文說明書,并在設備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設備性能、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安全操作和維護注意事項、職業防護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2)向用人單位提供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化學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材料的,應當提供中文說明書。產品包裝應當有醒目的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貯存上述材料的場所應當在規定的部位設置危險物品標識或者放射性警示標識;(3)用人單位在設備及材料放置及使用處設立警示標識。
5、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衛生宣傳、培訓教育制度,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健康教育,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勞動者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衛生防護設備、個人職業衛生防護用品。
6、勞動者應當學習和掌握相關的職業衛生知識,遵守職業衛生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正確使用、維護職業衛生防護設備和個人職業衛生防護用品,發現職業危害事故隱患及時報告。
7、建立、健全職業衛生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8、國家對存在放射性及高毒、致畸、致癌、致突變等因素的工作場所實行特殊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產生職業危害的作業轉移給沒有職業衛生防護條件的用人單位和個人。對未成年工和女工實行特殊保護。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職工從事對本人和胎兒、嬰兒有危害的作業。
18302589857